更新时间:2025-08-22 09:49:48点击:
粮油基地建于2025年,示范面积7.8亩,海拔为490-510米,目的是展示粮油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用地收集筛选适合广元丘陵旱地种植的玉米大豆旱稻新品种,小麦、油菜等示范品种。开展相关作物新品种的栽培种植、病虫害防治、适应性等相关试验示范,同时作为粮油所玉米选育的新组合展示示范基地。以下分别进行各个新技术或新品种展示做介绍。
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展示
(一)技术介绍:展示采用按照2行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套作种植。4月15号播种玉米,5月20号播种大豆。以2.4米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米,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8米(大豆行距0.4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米,玉米四粒窝播、大豆三粒穴播,间苗时玉米与大豆均穴留双株。玉米株距45-50cm、密度4000株/亩;大豆株距20cm、密度7000株/亩;玉米播深4-5厘米,大豆播深3-4厘米。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增效技术的示范,实现带状套作玉米亩产450公斤、大豆亩产120公斤。

(二)示范的关键技术
(1)选配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适宜密植、耐旱抗倒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如仲玉3号、正红6号、成单 30 等;大豆选用耐荫、耐密、抗倒的中迟熟夏品种,如南豆12、南豆25、南豆38、贡秋豆8号、川农夏3号等;油菜收获后的带状间作大豆可选用齐黄34,在 5月20 日之前播种。
(2)扩间增光。带状套作即2行玉米3行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60~70厘米(带内种3行,行距30~35 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0~70厘米(玉米机收则为70 厘米)。
(3)缩株保密。可采用单粒穴播,也可根据机具情况采用双粒穴播,玉米株距12~14 厘米、大豆株距9~11 厘米,玉米、大豆单粒穴播,穴留1株(人工点播可实施一穴双株,穴距为单粒播种株距的2倍),玉米密度3900~4300株/亩、大豆密度8500~9500株/亩。
(4)适期播种。带状套作,春玉米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视土壤墒情及时播种,夏大豆于小麦收获后6月上中旬视土壤墒情适时播种。夏大豆夏玉米带状间作,则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切忌在春玉米播种时直接用春大豆进行同期间作。
二、玉米辣椒套种技术示范展示
(一)技术介绍:采用按照2行玉米带与2行辣椒带套作种植。4月12号播种玉米,5月20号移栽辣椒。以2.1米开厢,玉米带行距0.5米,两行,辣椒带行距0.4米,两行,玉米带与辣椒带间距0.6米,玉米四粒窝播、间苗时玉米穴留双株。玉米株距45-50cm、密度4000株/亩;辣椒育苗单窝单株移栽,株距25cm、密度6000株/亩;玉米播深4-5厘米。通过玉米-辣椒套作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实现带状套作玉米亩产450 公斤、辣椒亩产500公斤。

(二)核心原理:
1.空间互补:玉米高秆、喜光作物,生长中后期形成“上层空间”;辣椒是矮秆、半耐阴(尤其在结果期怕强光日灼)作物,占据“下层空间”。两者形成立体种植结构,提高了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
2.时间互补:玉米生育期抢早(早熟或中早熟品种),辣椒生育期较长且结果期集中在中后期。玉米收获后,辣椒能继续利用空间和资源生长。
3.生态互补:遮荫降温,玉米遮荫有效防止辣椒果实日灼病,在高温季节降低田间温度,提高辣椒品质(果色好、光泽亮)和产量。
4.边际效应:玉米行相当于为辣椒提供了“保护行”,能减弱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
5.经济效益互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三)关键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玉米选择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育期适中(早熟或中早熟)、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目的是减少对辣椒的遮荫程度,并在辣椒生长盛期前收获,避免后期过度荫蔽。辣椒选择耐阴性相对较好、抗病性强、坐果集中、丰产性好的品种。早熟或中熟品种更佳。线椒、泡椒、部分中早熟牛角椒品种应用较多。
2.合理配置行比和密度:核心是确保玉米有足够的密度保证产量,同时辣椒获得必要的生长空间和光照。严格控制玉米与辣椒带之间的间距(通常60-80cm),保证辣椒行能得到侧光和散射光。玉米密度应比单作适当降低(约减少10-20%),防止过度荫蔽。辣椒密度可比单作略高或持平(利用边际效应),但不可过密。
3.科学安排播种、移栽时间:通常玉米先播种,当玉米苗长到一定高度(如3-5叶期,约20-30厘米高)时,再在预留的辣椒带中移栽辣椒苗。这样玉米植株尚小,对辣椒苗前期生长遮光少,等辣椒进入开花结果期需要遮荫时,玉米已长高形成自然遮阳棚。
4.肥水管理:重施基肥,玉米重点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尿素)。辣椒重点在移栽缓苗后、初花期、盛果期追肥。需注意辣椒对钾肥需求高,后期追肥应增加钾肥比例(如高钾复合肥或硫酸钾)。分开追肥,最好能分别针对玉米带和辣椒带进行追肥,避免相互影响。辣椒需水量大于玉米,尤其在开花结果期需保证水分供应。
5. 病虫害防治:关注共同病虫害,如蚜虫(传播病毒病)、棉铃虫/烟青虫、疫病、病毒病等。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清洁田园)、物理防治(黄板、诱虫灯)和生物防治。
6.科学用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玉米和辣椒的农药登记范围和安全间隔期不同。喷药时最好能分带喷施,避免对另一种作物产生药害。特别注意玉米使用除草剂时,要选择对辣椒安全的类型(或玉米播后苗前封闭除草),绝对避免漂移。
7.收获与秸秆处理: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立即将玉米秸秆从田间清除(粉碎还田或移出),彻底解除对辣椒的遮荫,保证辣椒后期充足的光照和通风,促进辣椒果实膨大、转色和成熟。
8.精细化管理,尤其是控制好玉米的密度和株型,确保辣椒获得必要的光照和空间。在适宜的地区和精细的技术操作下,该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三、优质旱稻新品种“旱优73”栽培技术示范展示
1.平地:“旱优73”在直播前要先平地,土块要旋细碎,土块太大会影响出苗整齐度。
2.拌种:适当拌种可以防止地下害虫和鸟鼠害;或者浸种后用咪鲜胺或强氯精消毒,预防恶苗病和线虫病。
3.播种:播种时候开沟,出苗前种子避免被水淹没,否则会缺氧窒息。行距和水田相同,播种时种子要盖土3公分,不能裸露地表,每窝丢种4-5颗。机械条播(行距28~30 cm,深2~4 cm),亩用种量1.5~2.5公斤。
4.关键期补水:播种后促出苗、孕穗期和灌浆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湿度>80%),其他阶段旱管可节水50%以上。如在出苗分蘖、孕穗、扬花、灌浆等关键节点遭遇干旱高温天气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证水稻出苗和后期产量,大面积种植需要配备应急水源。
5.追肥:3叶期追分蘖肥(尿素6~8公斤),拔节孕穗期补施穗肥(尿素3~5公斤),配比:氮磷钾建议1:0.5~0.8:0.9~1,防倒伏。
6.除草关键:播种结束后三日内打封闭除草剂控草,此环节很关键。芽前封闭,播种后1~2天,用丁草胺+苄磺隆喷雾7。苗期处理,3叶期用“韩秋好”或氯氟吡氧乙酸定向喷施。
7.病害防治:稻瘟病,破口前5~7天用井岗霉素或保穗宁预防,齐穗期补防。虫害,分蘖期防螟虫(稻腾)、孕穗期防飞虱(吡蚜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