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18 18:45:12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广元市农科院锚定“三型”农业干部培养,以制度创新激活队伍动能,通过建立“每周集中读书会研学理论、每月集体劳动实践锤炼技术”的常态化机制,推动干部职工在学思践悟中筑牢思想根基、在田间地头锤炼实干本领,为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锻造过硬农业科技队伍。
周学铸魂:在理论滋养中把准方向。每周集中读书会以“靶向研学”为核心,聚焦“ 国之大者”与“农之要者”精准选题。既深学细悟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政治理论,筑牢“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更重点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农业科技的重要论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要求,把准农业科技服务方向。通过“支委领学+专题研讨+案例解析”模式,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与农业科研领域作风建设实际结合,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转化为科研经费高效使用、试验资源精准配置的具体举措,推动干部职工在学理论中强信念、明职责,把“科技兴农”的使命担当根植于心。
月践砺能:在田间地头中锤炼硬功。每月集体劳动实践以“实战实训”为导向,紧扣广元农业特色产业需求“量身定制”内容。围绕随坡就势耕地整理和猕猴桃标准化种植、茶叶轻简栽培、青川黑木耳青冈椴木仿野生栽培等本地优势产业,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示范基地,在果树开心形优化整形技术、徒长枝扭梢与摘心技术、酸化土壤改良再利用技术、削坡减载与联合防渗技术等实操中,将书本理论转化为“看得懂、用得上”的技术本领。通过“专家演练+现场比武+问题攻坚”形式,把劳动实践变成技术推广的“试验田”——既让科研人员在劳动中摸清产业痛点,又让年轻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技术适配能力,形成“劳动实践—技术优化—产业赋能”的良性循环,让“把论文写在广元大地上”从理念变为生动实践。
机制护航:在学用融合中提质增效。“周学月践”机制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起“学理论—强信念—练技术—促产业”的闭环体系。通过理论学习强化纪律作风,推动科研经费使用更精准、项目管理更规范,近年来优化3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索“项目牵引+分工协作”模式,让参与主体共享技术红利,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革新积极性;通过劳动实践推动技术下沉,已联合协作基地开展新品种红心猕猴桃抗溃疡病、茶叶越冬管理等技术难题攻关,推动特色产业技术到位率提升。这种“以学促干、以干践学”的模式,既破解了“学用脱节”的难题,更让干部职工在服务产业中明晰“为农科研”的初心,形成了“思想淬炼—能力提升—产业增效”的正向激励。
市农科院负责人赵文表示,“周学月践”不是阶段性活动,而是锻造农业科技队伍的“长效引擎”。下一步,将持续把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融入科研攻关、技术推广全链条,让干部职工既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更做农业技术的精湛实践者,以“科技尖兵”的担当为广元农业高质量发展、四川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