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21 17:38:15点击:
苍溪县柏溪村,位于九龙山山脉深处的脱贫村,受限于劳动力流失、技术缺乏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因素,该村产业发展一度进入瓶颈期。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市农科院优选派遣杨凯辉、罗鑫茂两名种养殖专业干部到柏溪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帮扶干部通过实地调查、问计于民、部门协商、科学研判,建立“三个好”产业帮扶措施,切实推进柏溪村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一、种好耙耙柑,发展集体经济
基于柏溪村集体经济现有基础弱和管理技术缺乏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了帮扶措施。一是扩大种植面积,让产业有规模。开展撂荒地整治,全面清查,保障耕地同时,在柏溪村三组扩建了30亩耙耙柑产业园,使集体经济产业园总面积达到130亩。二是优化管理机制,让产业有人管。在集体经济工作机制基础上,落实“两委”干部清单定责管理制度,设置党员设岗定责标识标牌,建立台账,保障日常管理到位。三是组建服务团,让技术真落地。成立由6名专家组成的耙耙柑技术服务团,定期、定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已累计开展40余次,产量和品质获得双提升。
二、养好牛和鹿,发展特色产业
针对柏溪村现有的养殖业基础和农业农村环保要求,提出了“生态养殖”特色发展策略,实现种养循环,促进畜牧产业发展。一是规范畜牧养殖,让产业更环保。主动帮助养殖户协调政策资金,修建了10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和80头规模的梅花鹿养殖场,将粪污发酵处理形成的机肥料用于耙耙柑产业园,走好了种养循环第一步。二是推进一二产业融合,让产业更特色。工作队通过组织养殖户考察学习,指导产品优化、包装设计,除生肉外,开发鹿茸、鹿血酒等产品,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开拓销售渠道,让农民有钱赚。引导本村党员致富能手在当地开设特色餐馆、网络直播等销售方式,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量,两个养殖场年销售额达50万元以上,养殖户增收致富的同时,为其他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三、抓好投资项目,提升基础设施
柏溪村海拔跨度大,部分农业产区缺少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2021年特大洪灾给村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山坪塘裂缝、村组道路悬空塌陷等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积极协调项目争取。利用市农科院的平台优势,截止目前,累计争取到项目5个,资金共计230余万元。二是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应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推进项目落实,定期协助村“两委”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对接帮扶单位到村调研指导工作。三是使用资金基础建设。利用项目资金和援助物资整修了村组和产业园区5公里的道路、沟渠、水渠,修补了3口山坪塘和2个涵洞,安装了100盏路灯,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下一步,市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的带领下,发挥市农科院农业专业优势,继续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举办培训班、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优化符合村情民意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为柏溪村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筑牢柏溪村产业基础。